时间:2014-03-19 14:33 - 已阅:[]次
《画布上的声音》,聂作平著,新华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
“当奥维尔的炎炎烈日照射到这座麦田之中的小小墓园时,提奥在温森特繁茂的向日葵花的荫庇下,安然长眠了。”
在凡高充满悲悯的画布上,我们听到了那么多真实而温暖的声音:葵花生长,星空低垂,吊桥下流水潺潺,丰收的田野麦浪起伏,夜晚的咖啡馆流淌着日常生活的寂寞与安宁……
人间奢侈的公正
凡高全部杰出的、富有独创性的作品,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。生活越艰难,疾病的折磨越厉害,他的作品反而越是走向明朗和澄澈,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间的所有苦难。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说:“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、最普通的东西,这就是太阳” 。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,而且多次描绘向日葵。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,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的《盛开的桃花》,并题写诗句说:“只要活人还活着,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” 。
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。他抬起头,仰面对着太阳,他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,扣动扳机。他倒下去了,把脸埋在田野上肥沃而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泥土之中,像一种急速还原的泥土,正在返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。
然而,凡高用血画出的这些作品,巴黎的画商们却认为它仅仅只值五个法郎,甚至连五个法郎也没有人愿意购买。 虽然常识一再告诉我们,伟大的作品问世之初往往不可避免地遭到冷遇,然而像凡高那样生前完全无人赏识的可怕境地却并不多见。在真正的艺术品面前,画商和金钱总是短视的。而今天凡高画作的价值飙升得越高,其实对我们的讽刺也越尖刻。
历史错过了在彼时彼境承认一个艺术大师的机会,只有等到时过景迁的后来,才由后人来追认,对大师,不人道,也不公正。只是,人道和公正一直都是人间的奢侈品。
头顶上灿烂的星空
没有比浩瀚的星空更能使人产生庄重和肃穆了。康德说:“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,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,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” 。
在我的经验看来,仰望星空事实上就是对渴望悠远和深沉的灵魂的轻轻抚慰,就是对平凡生活的诗意赋予。星空的存在和对星空的仰望,常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贵重和不易,彭加勒所以才在《科学的价值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天文学向我们表明,人的躯体是何等渺小,人的精神是何等伟大,因为人的理智能够包容星汉灿烂、茫无际涯的宇宙,并且享受到它的无声的和谐” 。
凡高对星空的仰望和理解,也打上了他个人的鲜明烙印。1889年5月8日,凡高到离阿尔东北25公里的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。这是他的精神在第二次崩溃之后主动求医。在那里,他的病情时好时坏,但不论身体状态如何,他都以一种近似疯狂的偏执不停地作画,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。
怀着恐惧的创作
就在治疗期间,凡高卖出了平生第一幅也是惟一一幅作品:《红色葡萄园》。这一消息没有给凡高带来喜悦,他的病情反复无常,即使是在清醒的时候,他也常陷入幻觉状态。一个晚上,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如这幅画所描绘的诡异星空,这些不确定的旋转着的事物使凡高内心充满了恐惧,并怀着恐惧创作了这幅画。
阿尔时期的黄色消失了,大地、天空、星夜、树木都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动感。天空在翻滚,星星在扭动,月亮的光圈形成了一个个的漩涡,暗绿色的柏树直指天空,在教堂的尖顶下面,一些民居低低地蛰伏着。这怪诞而恐怖的场景,它让我们一下子联想到了世界的末日,人生的迅速终结或是梦幻的无边无际之类毫不相关的东西。对凡高而言,也许,他画出了内心的焦灼和绝望,一个天才的绝望也要用天才的方式向世界传达。
“把星空烧得粗糙,把土地烧得旋转”,这是海子的诗,无端地,我觉得可以用来作凡高此画的题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