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4-03-18 16:06 - 已阅:[]次
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,以供应会的形式举办,以缓解资源紧缺、商品供应不足的矛盾。从70年代末期开始,才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,供应会上商品货源增加、品种丰富、供需逐步趋稳。进入80年代,商品完全摆脱了紧缺的局面而转向充裕,供应会也随之变为交易会,从1990年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成立后,更名为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,如今,中针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,并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户群。
历史积淀 树立品牌形象
2013年3月12日,第95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将在上海举行,上海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、文化、商贸中心,在东部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,在世界上有较高的知名度,具有发展经济的地缘优势;上海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趋于完善,为会展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;上海在国内大、中城市中,科技发展水平较为先进,对会展经济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。因此,未来的中针会落户上海办展,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地缘优势,也是中针会能够扩大规模、调整布局的重要原因。无论是,还是家纺品牌,在早期都是依托中针会寻找销售渠道,从而发展起来。今年,中针会继续延续了两个独立的展会模式:中国内衣服饰展览会和中国家纺家居展览会。据中针会负责人张军透露,目前,企业入驻情况良好,已进入收官阶段。
中针会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历史最悠久、人气最旺的品牌展会之一,承载了中国纺织由计划向市场过渡的重任,见证了纺织品牌由荒芜走向繁茂的历程,开辟了纺织商贸由自闭走向合作的路径。
中针会是纺织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与纺织经济对信息交流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,是一条集商贸、运输、宾馆、餐饮、购物、旅游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。它具有促进纺织相关产业发展,促进经济贸易合作,加速行业品牌建设的作用。同时,它能传播信息、知识、观念,促进国内外、政府与企业、企业与企业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,树立企业形象,展示产品品牌,中针会往往被人们形容为"纺织经济的晴雨表"、"市场走势的指示器"。
务实高效 打造交流平台
而对于参展的纺织企业而言,参加中针会已经不单单是展览商品那么简单,而变成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,沟通、展示、找商机样样不误。商业市场的品牌竞争告诉我们,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,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。对于家纺产业而言,终端渠道的建设和营销人才的吸收,是最为重要的课题,终端市场又是品牌建设的终极表达,因此,打通渠道是新生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。中针会负责人俞岳南说,"中针会一直本着务实、高效的办展原则,努力服务好行业、服务好企业。作为老牌领袖型展会,要不断的在行业树立标杆,只有勇于探索,敢于标新立异,才能继往开来、一路领航。" 作为一个专业化程度高、知名度广的商贸服务平台,中针会还将迎来一大批从加工转型到品牌构建的企业,如何有针对性的为它们服务,有针对性的为它们提供渠道建设上的帮助,是中针会历来服务的重心,多年来,无论是领袖企业还是新锐品牌都踊跃参展,成效斐然。
从中国纺织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,中针会直接把纺织工厂推向了内销第一线,实现从出口到内销的蜕变,催生纺织产品的品牌意识和产业升级;在会展活动中政府和协会充分发挥了规范功能和服务功能,并注重运用会展进行纺织产业经营;中针会迎接新的挑战,时刻革新自我,实现了家纺、内衣的同步发展,数量与质量扩张并举,符合国际潮流,建设一流的展会。
重视专业 不断开拓创新
中针会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专业观众的邀请。专业的代理商、零售商、商是中针会吸引的重点群体,企业在这短短的3天里迎来的专业观众数量达数万名。不仅如此,中针会还会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,不断加大对专业观众的招募,在现有的观众维护基础上,不断挖掘潜在的专业观众,增加网络买家这样的新兴类型的观众。
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,中针会完成了中国纺织由计划向市场的过渡,也发展成为本行业内历史最为悠久的规模性的专业展会,参展品牌数量及层次逐步提高,孵化出了一大批行业知名品牌,如孚日、维科、金号、罗莱、堂皇、梦洁、富安娜等家纺品牌,同时也助推了莎鲨、凯盛、雁皇、浩沙、弗劳思、耐尔、健将等新生家纺品牌。
"未来中针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秉持创新、绿色、环保的可持续办展理念,必须建立在市场渠道多元化、消费者与企业均得利的共赢模式之上。抓住行业新的发展趋势,不断开拓新兴的产品类别,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更新和发展。"俞岳南说。